谈到上网交流,最流行也是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进入聊天室和素未谋面的网友青梅煮酒,谈天说地,在一系列聊天软件中,OICQ异军突起,一时间席卷网络南北,Internet上下。OICQ和马化腾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一个创业的神话。
马化腾清清秀秀,当他夹着公文包走在人潮如织的大街上时,给人的印象更多地像一名刚刚毕业进入公司的新职员。然而就是这个斯斯文的马化腾和他的“拍挡”们一起,以一个13人的小公司,凭借着自己开发的中文OICQ项目,硬是从成了“精”的风险投资家手里获得了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很长时间里,他和他的伙伴们都还没有开发中文ICQ的“野心”,他们明白这其中的技术难度,同时他们更清楚,要自己经营一个高速成长的软件项目,需要的投入是何等的庞大。OICQ的开发,可以说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用腾讯公司几位“拍挡”几乎异口同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幸好我们输了”
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开的秘密:自己经营网站不但不能赚钱,还要往里贴进很多钱去。ICQ同样如此。
因此,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想的是开发一个中文ICQ的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
“像邮局、银行系统,它们经常投入一二千万去做一些项目,我们也想接这些单,当时联系了一些公司和单位,他们都有意思上这个(指中文ICQ项目),我们也都写了项目建议书。”
结果,招标时另一家公司赢得了这个机会。“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反而是件好事,如果当时我们中标的话,那现在这个软件就已经不属于我们了。当时我们报的价是30多万元。”
由于当时软件已经接近开发成功,大家一致同意把它完成,“大不了自己经营,当时想的就这么简单。”
当时国内已经有两家经营中文ICQ项目的公司,起步比腾讯早了半年。1999年2月,腾讯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两个月后注册用户已达20多万,此后用户数量呈指数型增长,到1999年底,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空前的130多万,平均在线用户15000多人,占整个大陆中文ICQ用户市场份额的80%以上,同时也成为大陆网站中在线人数最多的“热门”服务网站。
腾讯OICQ超越了传统ICQ的范畴,不仅是互联网虚拟寻呼机,更令人叫绝的是,它还有“贴身跟踪”功能:OICQ可以同传统的无线电寻呼网、GSM移动电话短信息联通。现在,OICQ已经和超过1000多万用户的无线寻呼机联网,覆盖国信、联通、中北、万声、万立通和中铁等大型无线寻呼网络,成为国内最大的无线互联寻呼网。如果你的朋友登记了寻呼机或开通了GSM手机短信息,即使离线了,你的信息也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把他“揪”出来。可以说,腾讯当初选择发展无线寻呼和虚拟ICQ寻呼相结合的路子是走对了。
网络寻呼发展之所以这么快,在于它对上网的人帮助很大:你可以随时知道你朋友是不是在线上,可以在网上选择新朋友,可以在需要帮助时随时向在线的朋友或网友求助。这样,上网时就不会觉得很孤独了。
(节选自《数字神话——16位时代精英网络寻梦》,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